今天是: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省委省府
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1-08-2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28365365bet字号:[ ]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

鲁经信信推字〔2011〕422号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现结合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生产服务的服务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于促进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以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是工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更好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生产型企业获取专业化、社会化的中间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生产型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增强产品和企业竞争力.

  (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的日益深入,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当前,我省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关键步骤。随着大规模生产日渐普遍,最基本的生产制造过程已不能产生大量的附加值,只有更多服务渗透的生产过程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由于专业化分工日益清晰,原本依附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逐渐壮大,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局面。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的产业化将进一步推动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高层次为主线,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构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大力发展重点产业、促进服务外包、培育新型业态、推进二三产业分离,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工作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着力提升、突破工业领域关键服务环节,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促进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体、扶持龙头企业、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基地);“十二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年均递增12%,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抓住省委、省政府繁荣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机遇,积极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发展,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241”战略(即突出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2个产业,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2项融合,抓好研发设计、管理、营销、节能4个生产服务环节,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兴业态),着力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推动重点产业跨越发展

  1、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机制,整合物流资源和物流服务功能,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减少中转环节,提高物流效率。鼓励现代物流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提升物流企业一体化服务能力和产业化服务水平。加快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物流业务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建设,创建济南中国软件名城,提高名城、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中间件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技术和模式创新,积极培育云计算、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及业态,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培育壮大信息内容服务,推进服务外包,提高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

  (二)推进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重点环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鼓励广电、电信及其他内容服务、增值服务企业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抓好生产服务关键环节

  1、推动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建。推进人才教育培训,促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服务业发展。

  2、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推进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通过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实现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3、推动企业拓展营销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市场开拓、技术服务、技术合作活动,带动和扩大产品销售。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提升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统筹政府和企业资源,发挥好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

  4、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推动节能服务业发展,壮大综合性节能服务机构,发展重点行业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中介机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落实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研究节能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四)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

  培育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兴产业,通过新应用、新服务带动新增长。重点培植数字媒体、地理信息等新信息服务业,加强农业信息集成、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工业设计、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供应链管理、加密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多式联运等现代服务。

  四、主要措施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领导、协作配合、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作推进机制。在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下,各单位(处室)按照服务业发展职能,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及时调度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绩效考核,确保工作到位、任务落实和指标完成。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密切配合、相互交流,合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二)落实相关政策,培育优势产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抓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和项目四大载体,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优势。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

  (三)推进二三产业分离,深化产业分工。以行业大中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分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资源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推动工业企业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组建专门的物流公司,或与现有的专业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推动工业企业将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信息中心、呼叫中心剥离,组建科研、信息服务型企业,专业从事技术咨询、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业务。推动工业企业将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剥离,组建专业配套服务和中介服务企业。

  (四)创新服务方式和业态,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能交通、信息增值、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方式和业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质量、拓宽服务业领域,实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建设面向区域、行业和中小企业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设计检测、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由省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物流、科技、信息)、中小企业发展等资金予以优先支持,并向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重点推荐。对二三产业剥离后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条件的,及时组织认定,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新兴产业以及带动性强的项目。

  (六)加强统计监测,做好运行分析。建立健全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工作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做好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核算和分析,建立协调有序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监测体系,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七)强化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大专院校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职业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开展职业水平评价工作。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推进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和条件。

  (八)进行试点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在典型行业、重点企业开展“10个10”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工程,即选择10家现代物流企业、10家信息服务企业、10家研发设计企业、10家制造配套服务企业、10家电子商务企业、10家三网融合服务企业、10家会展和市场营销企业或中介机构、10家节能服务企业或中介结构,以及10个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基地)、10个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组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试点。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推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总量、提高素质,增强为工业生产服务保障的能力。促进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接,推动工业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能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延伸拓展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探索推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