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行业规划
山东省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5-04-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28365365bet字号:[ ]


山东省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

山东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20153

 

  农机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链长,经济带动力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提升农机工业竞争优势,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省农机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六十年发展,我省农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目前已形成品种齐全、配套完备的产业体系,产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等7个门类3500多个品种,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并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农机工业第一大省。

  (一)产业规模。2013年,全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603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30亿元、利润131亿元、利税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17.9%和20.8%,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产业规模领跑全国。

专栏1

  2005年~2010年,我省农机工业产值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2007年占56.1%达到历史最高点,2011年以后,由于国家行业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我省传统优势产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农用内燃机不再纳入农机统计范围,导致我省占比大幅下降。2013年,我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23.4%,利润占全国的21%

  (二)主要产品。

  谷物联合收获机械:山东是全国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的最大生产基地,目前有主机生产企业50余家,拥有福田雷沃、科乐收金亿、时风、五征、巨明、宁联、国丰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全国同行业。2013年,我省生产8.7万台,同比增长21.8%,占全国总量的60%。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生产3.97万台,同比增长29.5%;玉米联合收割机完成2.93万台,同比增长29.7%

  拖拉机:山东是全国拖拉机的最大生产基地,目前有主机生产企业40余家,拥有福田雷沃、时风、五征、常林、烟台东汽、鲁中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优势明显。2013年,我省生产86万台,占全国的3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生产12.6万台,同比增长7.7%,占全国的30%;小四轮拖拉机生产31.5万台,同比增长-5.2%,占全国的40%;手扶拖拉机生产42万台,同比增长5.8%,占全国的40%

  农用运输机械: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农用运输机械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产品主要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013年,生产三轮汽车185.8万辆,同比增长6.9%,占全国的85%,其中时风集团、五征集团占我省总产量的95%,占全国总产量的80%;生产低速货车24.04万辆,同比增长-5.9%,占全国的60%,其中时风集团、五征集团占全国的40%

  植保机械:我省拥有各类植保机械生产企业70余家,是全国最大的植保机械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以华盛中天、三禾永佳等优势企业为代表的临沂植保机械产业集群,产品品种涵盖了大多数植保机械产品。

  (三)骨干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农机工业培育出时风、福田雷沃、五征、常林、华盛中天、科乐收金亿、巨明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企业。2013年中国农机工业100强中,山东企业占据22家,前5强中山东占据3席,分别是时风集团第一位,福田雷沃第二位,五征集团第四位,这三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获省长质量奖。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农机行业第一品牌,主要农机产品有谷物联合收获机械和大中型拖拉机等。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农机工业前五强企业,获省长质量奖,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产量稳居全国前两位。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与意大利赛迈道依茨法尔公司合资生产的中高端拖拉机已投入国内市场。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植保机械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植保机械、园林机械和小型通用型汽油机等,出口量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收获机械专业生产企业,玉米联合收获机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山东帅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装备驾驶室总成、前后桥总成等产品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驾驶室总成位居全国第一位。潍坊谷合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是农业装备驱动桥及变速箱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中型拖拉机前驱动桥稳居国内产销量第一位。

  围绕重点企业集团,山东农机工业已初步形成潍坊、聊城、日照、临沂、兖州五个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潍坊被授予中国农业机械之都称号。

专栏2

  目前我省各地市农机工业发展不均衡,潍坊、聊城、日照、临沂、济宁5市是农机工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德州、淄博、泰安、烟台、滨州、青岛6市农机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济南、东营、威海、枣庄、菏泽、莱芜6市农机工业相对薄弱。

  (四)产业配套体系

  我省农机零部件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产品门类齐全,产值占全国的40%,是国内农机产业配套能力最强、体系最健全的省份,为我省乃至全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配套基础,拥有谷和传动、帅克驾驶室、华源莱动、义和车桥、弘宇提升器、丰业变速箱等一批优秀的专业化配套企业。

  (五)产业服务体系。我省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农机工业产业服务体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均设有农机学科专业,并建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科研方面,有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济南、潍坊、烟台、聊城、滨州、泰安、淄博7个市级农机研究所,时风集团、福田雷沃、五征集团、常林集团和华盛中天等5家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专栏3

  目前我省农机行业共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1个。

  行业管理与服务方面,山东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农机流通协会、山东省农机化协会3家省级协会分别开展工业运行、产品流通、农机化推广等行业工作;山东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负责农机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推广鉴定工作;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山东省农业机械维修指导站负责农机化相关工作。市场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如福田雷沃的联合收获机械作业信息服务系统,已连续多年作为农业部定点信息服务平台在三夏三秋中服务于全国农机跨区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二、我省农机工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农机工业发展特点。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自200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制造业、农机流通业、农机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市场繁荣增长,被业内称为农机行业的黄金十年。2004年~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961.6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直接投入418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已成为拉动农机市场持续增长的第一动力。

  2.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山东是全国农机工业第一大省,江苏、浙江分列二、三位。河南、河北两省农机工业近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山西、陕西新涌现出一批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广东、广西在加快发展甘蔗等经济作物机械;东北三省近年来重视大型农机的制造,招商引资力度较大,形成了几个以农机制造为特色的工业园区;四川、重庆、湖南等地重点发展山地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产品。全国农机工业布局不断向广度拓展,东西部间的差距缩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得到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经济总量在农机工业中的占比优势突出,市场份额向大企业和优势品牌集中。

  3.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农机产品的制造水平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过度的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我省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对装备和制造手段的投资力度加大,采用数控制造、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技术,产品制造工艺水平明显提升,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加之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机产品尤其是骨干企业的产品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4.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近两年,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农机行业的又一新的特点。随着农机市场需求升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机企业与农业、农机合作组织深入合作,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促进农机服务职业化。企业更加关注渠道下沉和专卖店升级,在经营模式上许多企业开始与金融机构联合,以金融杠杆提升竞争力;电商模式逐渐浮出水面。

  (二)农机工业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转移,消费主体发生较大变化。第一,随着土地集中,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速度加快,过去分散的个体用户逐步被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消费群体所取代,其比重正以15%的年均速度增长。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业合作社总数达95.07万个,实有成员722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7.8%,农机专业合作社3.48万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3.4亿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0.4%,农机市场需求进一步向大型、多功能、复式联合作业方向发展。第二,我国农机市场的重点正由三大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林果业等领域转移,相应的机械装备市场潜力巨大。第三,随着中原区域逐渐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机化薄弱的问题成为关注热点。第四,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推动政府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支持力度。第五,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拉动了粮食烘干、储存设备的快速增长。第六,农机产品的可靠性和舒适性、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

  2.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导向作用明显。一是随着农机市场的变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机产品的升级和新产品研发难度更大、周期更长、成本更高,技术研发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二是我国农机行业竞争已由价格竞争、渠道竞争、服务竞争向质量竞争深层次转变,品牌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三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有效拉动下,中国农机市场正成为国内外众多企业和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国内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农机行业,已成为一支迅速崛起的力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赛迈道依茨等近百家国外农机企业强势进入,外资品牌产品几乎垄断高端农机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晰。

部分国外农机企业情况

企业

国家

主要农业机械产品

2012

销售收入

2012

净收益

约翰·迪尔公

司(Deere&

Company

美国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耕作机械、播种机、植保机械、牧草机械、青饲收获机械和棉花采摘机以及相关配套的农机具等。

335.01

亿美元

30.72

亿美元

凯斯纽荷兰公

司(CNH

意大利/

美国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青贮及牧草收获机械、柴油机等。

194.27

亿美元

11.33

亿美元

爱科公司

AGCO

美国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柴油机、牧草机械、农机具及零部件等。

99.62

亿美元

5.16

亿美元

久保田株式会

社(Kubota

日本

  中小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72.85亿美元

9.98亿美元

克拉斯公司

Claas

德国

  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牧草机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农用运输机械、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等。

34.35

亿欧元

2.33

亿欧元


  3.农机工业加快向农业主产区转移。我国农业发展区域性特点明显,各地农机的需求不尽相同,主要农机企业为了更加贴近市场,同时降低运输及售后服务成本,纷纷在农业主产区设立工厂。目前,我省福田雷沃在哈尔滨和新疆、五征集团在新疆、科乐收金亿在大庆、海山在松原等均已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辐射周边市场。

  4.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农机年度出口情况来看,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下滑外,农机出口已持续了近十年的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农机出口交货值累计实现310.81亿元,同比增长6.6%,耕整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拖拉机、农用运输机械的出口数量均有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农机产品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家对农机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区域的不断拓展,未来农机出口仍有较大的空间。

  三、我省农机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农机工业居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虽是农机大省但不是强省,行业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产业、产品结构亟待调整。目前全省农机制造企业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00余家,70%是中小企业。大中型拖拉机、谷物联合收获机、农用运输机械、植保机械等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势突出,但其它领域及配件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实力较弱,行业整体规模大、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以粮食生产和大田作业机械为主,且多为中小型、作业功能单一,大型、复式作业产品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加工所需机械尚处于起步推进阶段,机具品种空白多。

  小四轮拖拉机、田园管理机、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等低端主机产品产能过剩,而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的大中型农机产品,如动力换挡拖拉机、高性能谷物联合收获机、大型高效配套农机具、大田蔬菜机械、高性能粮食烘干机械、牧草和青贮机械等产品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

  高端农机产品的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存在较大技术和制造瓶颈,尚未形成具备专精特优势的农业装备零部件研发和制造能力。

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核心零部件

  产品

  进口主要零部件

  100马力以上拖拉机

  动力换挡传动系、液压件、离合器、前后桥、电控系统

  8公斤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

  静液压驱动变速箱、驱动桥

  履带式水稻收割机

  变速箱、静液压传动系统(HST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发动机、栽植臂、静液压传动系统(HST)、变速箱、电控和液压系统

  高端精密播种机

  播种盘、排种器、划线器、风机


  (二)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我省农机工业的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约有2040年的差距,占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低、制造技术与工艺落后,生产一线的设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产品性能、可靠性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省内农机企业的新设备率仅为0.30.4,远低于机械行业0.60.7的平均水平,农机核心部件总成、关键零部件的精益制造技术与加工设备尤为缺乏,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制造装备仅在少部分企业得到应用。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省农机企业中建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大中型企业只有23家,其它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科技投入少,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企业由于长期科研投入不足,致使研发手段落后,科技队伍不稳定,产品研发多为跟进仿制,核心技术匮乏,新产品贡献率低,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导致行业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目前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仅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控制技术方面差距尤为明显。

  省内农机科研院所普遍经费短缺,平台公益性功能不足,专业领域的拓展、科研条件的改善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滞后于行业发展,在行业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面难以为行业提供有效支撑。

  (四)国外产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冲击日益加剧。我省农机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远低于全国同业8%的平均水平,凸显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差距。近两年美国爱科公司并购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德国克拉斯公司并购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意大利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和常林集团合资成立了山东常林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韩国乐星、意大利马斯奇奥、德国雷肯外资企业均在青岛成立了独资企业等。国外企业的进入并未达到以市场换技术的预期,而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民族企业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冲击。

  (五)科技人才状况亟待改善。随着农机工业的发展和农业装备科技需求的增长,农机行业掌握先进技术、拥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较高创新水平的高端人才稀缺,开展创新活动的实用性骨干科技力量严重不足,行业科技人员队伍整体创新能力偏低。尽管高校、院所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流动等方面都有诸多努力,但效果难及所愿。目前行业有限的科技人才向大型企业集团流动趋势明显,但也难足所需,而且加剧了众多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一)产品结构区位优势突出。大中型拖拉机及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耕种、收获、植保等机械装备实现技术升级,市场占有率确保全国领先地位;花生、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作业机械在创新完善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化和市场推广,形成特色区域优势;设施农业、畜牧业、蔬菜林果业等精准、智能技术装备取得明显突破,重点填补规模化生产关键环节产品空白,市场应用有效拓展;农用运输机械突出专用功能,实现较快发展。

  (二)骨干企业规模扩大,产业集中度增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扩大骨干企业规模与实力,全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超过650家。打造一批国内市场优势明显、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大型企业,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2家,100500亿元的3家,50100亿元的5家,1050亿元的15家;鼓励和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培育10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

  (三)行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全省农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重点骨干企业力争达到3%以上;全省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20家。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行业形成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产品技术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大型化、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及多样化农机装备研发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农业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及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实际性进展;先进的制造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推广,使行业整体技术质量水平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五)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发挥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植保机械及农机具等主导产品、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规划布局、填补短板、扶优扶强,引导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并协调好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供需关系,加强企业合作、区域合作,形成以产品价值链为核心,原材料供应、整机与零部件制造、市场销售和物流、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在产品品牌的带动下形成区域性品牌。

  (六)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2020年,争取全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600亿元、3700亿元,利润分别达到200亿元、29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出口贸易额分别达到40亿美元、60亿美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左右。

  五、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从现在到2020年,正值我国农机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应立足省情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1.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调整产品结构。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和农业装备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农机行业现状和产品优化目标,合理规划、规避低水平重复,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高性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传统优势农机装备产业,推动其在高效率、智能化、多功能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新兴农机装备产业,以经济作物、蔬菜、林果及畜牧机械等为重点,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山东农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行业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改变行业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状况。以整机企业做大做强、零部件企业做专做精为目标,重点扶持和培育资源优势突出、技术质量领先、市场竞争力明显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专精特色突出的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型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跟进发展,主机与零部件企业协同配套、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

  2.发展重点产品、突破关键技术。

  (1)拖拉机及核心零部件。大型拖拉机重点研发100kW以上拖拉机底盘技术和智能化操控系统、总线技术,研发湿式离合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系统,以及闭心式负载传感液压系统和电子反馈悬挂系统;动力配备高压共轨电喷发动机,排放指标达到国III标准;应用电子控制、故障诊断、自动报警、自动停机保护等技术,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中小型拖拉机重点突破传动系统静液压驱动技术,实现无级变速,动力加快配套节能、环保型柴油机,排放指标达到国III标准,研发适用于经济作物及林果生产的专用机型。

  (2)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及关键零部件。重点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高的主要粮食作物联合收获机和玉米青(黄)贮收获机,突破静液压驱动、割台自动仿形、自动监测监控、故障诊断及维修维护专家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攻克纵轴流和高效低损脱粒分离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10kg/s以上喂入量;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实现果穗收获和籽粒收获为目标,重点研究高速摘穗、低损苞叶剥除(脱粒)技术和茎秆回收处理技术,研发高速、高效、大喂入量机型及关键零部件;自走式玉米青(黄)贮收获机攻克磁性监测自动停机控制、高性能切碎、揉搓破粒技术及关键零部件。

  (3)配套农机具及关键零部件。重点研发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精密播种、变量施肥、联合耕整地技术与装备,攻克联合作业关键技术、各种作业组合的模块化设计与匹配技术,以及脱附减阻、耐磨入土作业部件。

  (4)施药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以宽幅、智能化变量控制、精量低污染大中型施药机械为目标,重点研发基于GPS导航和具有自动标示功能的自走式定向变量精准施药机械、高地隙立体喷施机械和宽幅高效喷杆喷雾机械,攻克智能控制技术和施药作业关键零部件。

  (5)主要经济作物、蔬菜、林果生产关键技术装备。自走式采棉机及核心零部件重点研发适合黄淮海地区棉花收获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马铃薯、花生、大蒜种植和收获机械重点研究多功能一体化技术,研发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覆膜联合作业播种机械和具有挖掘、分离、输送、收集多功能的分段收获或联合收获机械。设施蔬菜生产智能化控制系统与装备重点研发工厂化育苗设备,蔬菜生长生理生态与环境信息监测、水肥一体化技术与控制系统,病虫害监控技术及变量施药设备,精量播种、高速移栽、清洁收获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大田蔬菜规模化生产机械重点突破叶菜类、根茎类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发适用于规范化种植的机械系统。林果业机械重点研究典型林木和果树工厂化育苗技术与设备,果园定向仿形、果树自动对靶精准施药技术与设备,高效低损收获技术及设备等。

  (6)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以牛羊规模化健康养殖为目标,饲养设备重点研究动物生理生态与环境信息监测、远程跟踪测控及自动识别饲养管理信息化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成套设施与设备;饲料加工设备重点研究收获粉碎打包一体化作业、日混粮、多汁饲料造粒、熟化调质等技术,研发专用化、特种化成套饲料制备机械。

  (7)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装备。重点研发小麦、玉米、稻谷快速清洁干燥、贮藏技术及其高效节能设备;果蔬智能化快速品质检测、清选分级、称重包装、贮运保鲜技术和关键设备。

  (8)秸秆收集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突破玉米、棉花秸秆大型化收集关键技术,研发玉米穗茎兼收、秸秆捡拾打捆、棉花拔秆切碎收获机械和集运设备、固化成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秸秆及二次转化物(畜禽粪便、沼渣等)有机肥产业化技术,研发生物有机制肥设备及集成配套产品。

  (9)农用运输机械。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多功能、专用运输车,研发粮食集运车、蔬菜冷运车、食物转运车、沼渣车、养蜂车和垃圾清运车等。

  3.提升农机工业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通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有效改善研发和生产条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及加工设备,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机制造企业逐步应用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电泳涂装线等先进设备,特别是农机关键零部件精益制造技术和精密加工设备的应用;推动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促进行业加快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

  (二)转型升级实施路径。

  1.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现阶段,我省应以主导农机装备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并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实力更大、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优势骨干企业。

  大中型拖拉机:依托福田雷沃重工、五征集团、常林集团、时风集团等企业,提升大中型拖拉机的可靠性、操控性和舒适性,突破动力换挡技术、无级变速驱动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及电控技术等,通过产品技术升级、提高制造水平和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拖拉机领域骨干企业。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稻麦联合收割机依托福田雷沃重工、时风集团、巨明等企业,以大喂入量稻麦联合收割机为重点,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升级换代;玉米联合收获机依托福田雷沃重工、五征集团、巨明、国丰、宁联等企业,进一步完善机型、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青(黄)贮收获机现有福田雷沃重工、双佳农装开始研发生产,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省内收获机械制造企业均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向规模生产青(黄)贮收获机延伸。通过产品技术提升、完善机型和扩大产能做大做强联合收获机械领域骨干企业。

  配套农机具:依托福田雷沃重工、山东大华、庆云颐元、山东天盛等企业,攻克联合作业关键技术,研发生产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耕整地和播种施肥机械,发展和壮大我省耕种机械行业。

  植保机械:依托华盛中天、三禾永佳等企业,加快大型高效、低污染精准施药新型植保机械的研发与制造,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我省植保机械产业规模。

  农用运输机械:依托时风集团、五征集团等企业,重点研发功能拓展性产品,提升技术质量水平,扩大市场空间,保持我省农用运输机械在全行业的优势地位。

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整机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1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农用运输机械、拖拉机、收获机械

2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拖拉机、收获机械、配套农机具

3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农用运输机械、拖拉机、收获机械

4

山东常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拖拉机、收获机械

5

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植保机械

6

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

植保机械

7

烟台东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拖拉机

8

山东鲁中拖拉机有限公司

拖拉机

9

山东亿嘉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拖拉机

10

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1

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2

山东国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3

山东玉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4

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5

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收获机械

16

山东双佳农装科技有限公司

青(黄)贮收获机

17

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拖拉机、收获机械

18

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农用运输机械

19

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

配套农机具

20

德州庆云颐元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配套农机具


  2.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骨干企业。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我省农机工业在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发展中,在主要经济作物、蔬菜、林果、畜牧、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行业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现阶段,应以这些骨干企业为重点,不断突破产品技术瓶颈,加快推广应用和扩大产能,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把握新趋势、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优势。

  依托临沭东泰、青岛弘盛等企业,进一步熟化花生收获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依托天鹅棉机加快黄淮海地区棉花收获机的研制和机采棉处理设备的应用;依托青岛洪珠、山东富邦等企业,改进完善马铃薯、甘薯生产机械,加大示范推广;依托山东华兴、青州华龙、高密益丰等企业,研发蔬菜产业、林果产业机械装备,填补关键环节产品空白;依托平度金巢、双佳农牧等企业,加快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设施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重点支持的特色整机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1

临沭县东泰机械有限公司

花生收获机械

2

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花生收获机械

3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棉花收获机械及加工处理设备

4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

5

山东富邦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

6

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田园管理机、蔬菜移栽机

7

青州华龙机械有限公司

蔬菜移栽机

8

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

葡萄机械

9

青岛平度金巢机械有限公司

畜牧机械

10

山东双佳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畜牧机械


  3.加快扶持一批零部件制造企业。引导零部件配套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部件总成、工作装置及其关键零部件为目标,重点扶持专特精优势突出、满足转型升级重点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特别为主导产业重点产品配套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收获割台、入土部件、智能监控装置及电控系统、液压系统等零部件制造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扩大专业化优势和规模化生产,形成一批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

重点扶持的农机零部件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1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件

2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柴油机

3

诸城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车桥

4

潍坊谷和传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桥

5

山东云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车桥

6

山东帅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总成

7

山东雷沃桥箱有限公司

驱动桥箱

8

兖州丰业机械有限公司

变速箱

9

山东弘宇机械有限公司

拖拉机提升器

10

荣成市黄海离合器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

11

山东蒙星机械有限公司

旋耕刀

12

禹城益佳机械有限公司

犁片、耙片

13

梁山风华收割机刀片有限公司

收割机切割器总成

14

潍坊万德朗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农机电器及控制系统


  4.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配套体系建设。坚持省与地方两级联动,围绕全省农机工业转型升级总体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全省大农机一体化产业链。

  通过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壮大以主导产品、大型骨干企业为中心,以主机带动配套零部件发展的潍坊、聊城、日照、临沂四大优势产业基地,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规模实力居全国农机行业前列的产业基地;对特色区域产业发展,以技术创新突破为重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推动行业集聚,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农机产业集群,培育德州、济宁、莱州、青州、泰安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特色农机产业基地。

  推动农机制造企业做好标准、计量基础工作,提高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配套能力,特别是强化农机整机制造企业自身配套体系建设,以优质的产品树立起好农机、山东造品牌形象。

  5.加快提升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农机行业发展倒逼科技创新,农机企业普遍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但从行业整体看,提升的速度、效用远不能满足我省行业结构调整、突破技术制约实现转型升级之所需。现阶段,我省应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和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高等院校的基础作用,实施科技计划引导,突出重点,强化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比重,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特别是支持主导产品及核心零部件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发挥大中型企业在行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及山东理工大、山东农大、青岛农大,完善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布局,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同时扶持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公共平台建设,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为重点开展协同创新,服务于产业需求,辐射、支撑行业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6.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是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生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重点产品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鼓励大型农机企业与国外优势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合作或建立海外技术研究中心,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开发能力。二是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依托国家发展丝绸之路周边国家产业对接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发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农机市场,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农机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三是加强国际技术贸易合作交流,通过组织企业举办展会、参观展会和国外标杆企业,为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落实。推进农机工业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山东具体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协同抓好重点项目引进、资源配置、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协调解决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开展相关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发挥好山东省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扶持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联合承担自主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项目。围绕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重大技术和对产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重大产品,加大专项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研发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高性能自主品牌产品,切实提高农机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大行业高端科研平台的基础条件建设投入,完善科研物质手段,提高科研试验与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骨干企业,择优扶持一批专、特、精、新的优势核心零部件企业,使其成为与跨国农机巨头相抗衡、推进我国农机工业自主化的主导力量。

  (三)落实企业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和省技术改造进口设备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与制造能力建设。通过减轻税负,加快企业设备更新、科技研发创新,切实促进新型高端农机装备引进、高新技术农机企业发展壮大。

  (四)加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优势社会资源,建立科技创新、质量检测、宣传推广展示三个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完善机制、改善条件、增加科研投入,建设好农业装备省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面向行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辐射、带动行业科技创新;以省内农机质量检测机构、骨干企业试验检测条件为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共性技术、重点产品试验检测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试验检测服务,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积极推介我省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成果。

  (五)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农机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行业集团化、集约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改变行业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和同质化严重的状况,逐步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同时,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我省农机工业市场竞争力。

  (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搭建农业装备行业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专业领域和培养渠道,建立形式多样、多层次的交流培养机制;鼓励高等院校根据农机工业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引进海外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和领军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加快农业装备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开展企业管理水平评估与提升工作,为企业导入先进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推动全省农机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信息统计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省农机行业运行情况,建立农机工业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政府、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行业参考数据;建立山东省农机工业配套协作网,组织开展行业配套协作交流活动,评选优质零部件产品和企业并重点推广;承办农机展会和组织省内农机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农机展,加强业内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政府有关行业发展的意见和产业政策的落实;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科技成果鉴定、项目立项评审、品牌评定与推荐等相关工作,促进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